2010/7/5(一) 吳哥
 
 探訪失落的神祕國度--吳哥D3(上)
 
 
 《癩王台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接著,我們來到鬥象台與十二生肖塔相對的地方,不過
 我們沒在這停留,而是先到了鬥象台北邊的癲王台看看。癲王台長寬各為25公尺,4 個角落往
 內凹陷,基座的外圍被高六公尺的石牆包圍,內部只有一道寬僅兩公尺的曲折小道。牆上有多
 達6到7層的橫列神像,底層由5頭、7頭或甚至8頭的 Naga 所支撐,而東、南及北面之石雕刻
 ,主題多是神祗及幽冥世界的故事;壁面石刻圖像精美,雕刻之內容一層一層,有配劍的、合
 什的、吞劍的、作手印的....等不同造型之神祗。西南角有一狹窄坑道,沿著步行至差不多西北
 角的地方便可到達隱蔽壁雕(Hidden Relief);隱蔽壁雕的內容是Nagas(多頭蛇),屬於幽冥世
 界的神祗。
 
 
癩王台是蘇耶跋摩一世的傑作,在當時曾經是醫院,也曾是法院;到了十三世紀,由闍耶跋摩
 七世改建為國王的火葬場。我們由東北角爬上平台,中央有座裸身沒有器官的地獄之王 Yama
 (Dharmaraja) 雕像;這座雕像因侵蝕的奇怪外表而被人稱為『癩王』,而『癩』leper英文的
 原義就是『痲瘋』。但我們覺得癲王沒特別有啥不同,並不像書中所說他的臉凹凸奇怪,不過
 我也沒膽敢直接拍他的正面,只敢在他的背面來上一張。後來,才知現在癲王台上的雕像是複
 製品,真品早已由柬國政府移到金邊博物館裡啦!

 
 
 
 
《古代皇宮遺址》再來我們經過了古代皇宮遺址,這裡是比大吳哥城要更早以前的建築,現在
 只剩下四個水池-男池、女池、國王池和廚房池。從這裡再走一小段路,就看到空中宮殿了!

 
 
 
 
《空中宮殿Phimeanakas》Phimeanakas 是由Vimana和Akasa兩個梵語合成,直譯就是「空中
 宮殿」。他是在羅貞陀羅跋摩二世國王在位時修建的國王廟,這座建築是三層加高金字塔造型
 ,四面有石梯可以攀登,東西長 35公尺,南北 28公尺,僅12公尺的高度卻因角度關係而十分
 陡峭;不過當時的國王廟或許和現在的樣子不太一樣,畢竟後來經歷了數個國王的修建。這座
 石造高塔是祭拜破壞神的,在當時非常神秘,只有國王才能上去做祈禱奉祀,所以就有個傳說
 是國主必須夜夜都和九頭蛇精在此『歡娛』才能保住命脈,若有一日不來,國王就會死;這對
 現在的我們來說自然覺得是迷信,但在當時真臘的國王自詡為神的化身下凡來統治人間,而九
 頭蛇精是印度教宇宙初創的龍王大神(naga),國王與蛇精的結合,剛好可以給予人民君權神授
 的觀念,自然也就阻擋了凡夫俗子來爭奪皇位的可能性。
 
 
空中宮殿的其中一面是木製的簡易扶欄,提供旅客攀爬用,雖然也是階梯小且陡,但腳步穩固
 許多。宮殿下方三層是用紅磚及紅土製成,上方則是砂岩為建材的結構;根據考古證據顯示,
 現在的上方這座空中宮殿是後來才在原有的下方三層上加建的,也成為了吳哥城裡最高的建築
 。而根據周達觀『真臘風土記』,大多數學家認為第一個金塔是巴戎楊寺,而『其內中金塔』
 指的就是這個空中宮殿了!我們往上爬到了宮殿之處,四周看了下,大多已傾倒毀壞,覺得沒
 什麼特別的,也就下樓摟!話說傑克在下面拿著我的相機,拍了許多我們的下梯照啊!

 
 
 
 
《巴本寺Baphuon》我們來到巴本寺的附近。巴本寺是 11世紀中葉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建立獻
 給濕婆神的國王廟;它屬於一座須彌山寺,由三層須彌台構成,底層東西長 120、南北長 100
 米,三層台基總高度為 34米;到了 15 世紀後期,它被改建成佛寺,在第二層台基西邊修建了
 一尊長70多米、高 9米的臥佛。歷史上常說巴本寺的建成年代早於大吳哥城,其實是意指:老
 的吳哥城在占婆人入侵時被毀了,但其中的巴本寺並沒有被毀掉,之後闍耶跋摩七世從占婆人
 手中奪回首都後,建立了以巴戎寺為中心的大吳哥城Angkor Thom,而先前遺留下來的巴本寺
 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城牆內最早的遺址。
 
 
巴本寺寺基原建立在沙土上,由於體積過於龐大,儘管是當時吳哥王朝境內面積最大、高度最
 高的神廟,但是基礎結構卻是不穩固的,導致了後來有許多部分坍塌毀壞。這裡有明顯的雕塑
 特色,藝術史上稱之為巴本風格Baphuon style,特別著稱的便是林伽Linga的神像雕刻、迴廊
 上的敘事浮雕以及瞿布羅gopura的細部雕飾。
 
 
『真臘風土記』的書中指出金塔是巴戎寺,而銅塔便是當時的巴本寺;推測當時巴戎寺中心的
 塔高為45米,巴本銅塔則有高達50米。有許多手冊說它在2005年重新開放,不過我們看到的
 仍是維修中的寺廟,只能遠眺外觀,以及看看散落在外頭、明明上面有編號卻因原有圖册檔案
 已不見而不知如何拼回去的石塊罷了!

 
 
 
 
《鬥象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 》我們回到了鬥象台,據說這裡是以前舉行慶典儀式及閱
 兵的地方。鬥象台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因為考古學者見平台前後彫刻的都是象,便姑且為其取
 名為『象的平台』。這裡是蘇耶跋摩一世的傑作,位於大吳哥城之中央,由巴本寺延伸到癲王
 台共 300米,包含主要平台及兩個附屬之平台。南面梯級兩旁飾有 3頭之象,正在用象鼻集合
 蓮花,而再往前的3米高連續牆身則刻有打獵之大象;中間梯級以Garuda(鳥神) 和獅子作為裝
 飾;大象台階北端外牆的後面,倒有一個極精美的石刻五頭之馬,馬後面圍繞著飛天仙女及一
 些面目恐怖的魔鬼,他們正追趕著一些受驚之人。
 
 
根據元代周達觀『真臘風土記』的說明,鬥象台其實原是皇宮房舍的奠基;話說高棉有半年為
 雨季,因為雨量甚巨,所以築屋必須將地墊高,而奠基通常以用石為佳,且因為是石製,此台
 便因此保存了下來;而皇宮房舍因多為木造,所以並未能保存至今。

 
 
 
 
《審判塔(十二生肖塔)Prasats Suor Prat》鬥象台對面是審判塔,觀光團慣稱其為十二生肖塔
 。為什麼會稱十二生肖塔呢?可能只是因為剛好有12個塔廟,且風化程度讓其看起來各像不同
 的動物,世人就很妙地把它稱作十二生肖塔了吧!
 
 
審判塔共計有 12個石磚做的塔型(Prasat)神殿建築,像是蓮花含苞待放的樣子,其用途一直在
 爭議之中。根據元代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他寫到審判塔是用於公判是非的地方,是用來
 打官司用的;昔日當法官無法判斷誰對誰錯官司難辨的時候,就將兩個人關進去,在那呆上一
 些日子,看誰先生病就是誰犯罪了,用以論斷是非,也就是所謂的『天判』。而比起『天判』
 的說法,另外一種說法比較神奇。相傳古時如果抓到了罪犯,他會被帶到法院由法官進行判決
 ,如果自首處罰就較輕,如果不願承認,法官會把罪犯關到12生肖塔中他「所屬的那座生肖」
 塔裡三天三夜;若嫌犯不吃不喝三天仍健壯如牛,就獲得無罪釋放,若是病奄奄的,便表示他
 的誠信度禁不起上天的考驗,他會被拖去剁掉一隻手指再釋放;至於累犯,如果拖來法院給法
 官審判的嫌犯已經少了一指,處罰也非常明快(再砍一指) ,如果已經少了兩指,就拖出城門流
 放,永世不得再入城內一步。

 
 
 
 
《巴肯山Phnom Bakheng》看完小圈的景點,我們在五點前來到了巴肯山山腳下,準備等等上
 山頂看日落。走了整個下午,實在也有些熱了,4 個人都跑去買了橘子口味或可樂口味的冰棒
 來解渴。吃完冰棒,開始爬山;山路不算陡,爬個二十分鐘左右就會到,怕累的人可以乘大象
 上山,但需要20塊美金就是了!(人與象走的路是不同條的)到了山頂,就會看到最頂端的巴肯
 寺了!
 
 
高棉人稱巴肯山做『Vnam Kandal』,意思是中央之山,但其實際只有60公尺,充其量只算是
 個小丘陵,可是在地勢低平的柬埔寨來說,這座小山卻象徵了宇宙的中心!這裡是耶輸跋摩一
 世將王都遷往吳哥區域後,城市中心和國王廟的所在地,Phnom (發音為『弄』)就是山的意思
 ;這個都城當時的名稱叫做『Yasodharapura』,而位於巴肯山頂的國王廟則被命名為『Ya-
 sodharesvara』,意思是『Lord of who Bears Glory』承擔所有榮耀的王者之意。山頂的國
 王廟是耶輸跋摩一世在西元907年建造完成的,但在928年時被廢棄不用,後來又於 968年由
 闍耶跋摩五世重新修建。
 
 
巴肯寺也是一個以須彌山概念為意向的寺廟,與一般神殿同樣設計為5階層,每個階層又分10
 個石板階梯,每個階梯約 40 公分高;除了一層層的建築特色外,到處都有的一座座小塔殿也
 是令人印象深刻。寺廟的最底層就有 44座塔,而後往上的每一層都有 12座塔,5層就是 60座
 塔,最後在頂層上扣除中央祭祀濕婆神的主殿外還有 4座塔,總共便為 108座大小塔,所以這
 裡也有塔林之稱。
 
 
我們登頂時,人還沒有很多,但隨著時間漸晚,人群也就開始暴增了!傑克因為車子不能久停
 的關係而先行下山,我們就在山頂上等待夕陽。巴肯山是整個吳哥區域視野最好的制高點,從
 這裡可以遠眺叢林裡的吳哥窟,也可以遠眺洞里薩湖;雖然上下山的人潮很多,時間又集中,
 卻是值得走這麼一趟的。要說今日的夕陽落得緩慢,山頂整個超熱的;我們佔到了不錯的位子
 ,可惜今天的雲層仍是偏厚,太陽落下時就剛好給雲遮住了,沒能拍到不錯的照片。眼見天色
 逐漸變暗到伸手不見五指,我們才不甘願地繞著原路回山下找傑克,也正式結束了我們今日的
 白天行程。

 

 

 

 

 
 
 
 
原本今天晚上要去按摩的,但大夥兒都想去Red Piano看看,也想要早點回旅館休息(不然明早
 又起不來說),所以就放棄按摩,直奔酒吧街的Red Piano 啦!Red Piano 的招牌還挺醒目的,
 位置也很好,之所以出名的原因在於安潔莉娜裘莉拍古墓奇兵時常常會來這,菜單上甚至還有
 以她來命名的雞尾酒呢!酒吧採開放式的裝潢,一樓有三面都可以進入酒吧,而二樓則有台顯
 眼的紅色鋼琴位在中央。我們坐下點餐後,發現蟲子太多,請服務生幫我們換位子,可結果也
 沒好到哪去,這就是太過開放式的缺點吧!我們分別點了炒牛肉、薑絲豬肉、Amok fish 和柬
 式咖哩來嚐嚐,飲料則有兩杯安潔莉娜裘莉雞尾酒、香蕉巧克力奶昔和吳哥啤酒;餐點的味道
 都還不錯,不過薑絲豬肉和我想像的不太一樣,本以為是日式的syougayaki,結果就是很一般
 薑絲的味道。Red Piano 餐點的價位約在 3-6美元間,其實算是挺平價的,我的薑絲豬肉套餐
 加奶昔一共也才5.25美金。話說,根據幾天下來的經驗,我們覺得豬肉是這裡最好吃的肉了!

 
 
 
用完晚餐後,我們到附近的Blue Pumpkin 買隔天的中餐( 8點後麵包打折),我和倫一起買了條
 0.7 美金的法國麵包。看到Blue Pumpkin 有在賣手工冰淇淋,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掏錢出來了!
 他們家的冰淇淋口味頗多,味道都還不錯,價格也可以接受(2球2.5美金)。

 
 
 
嗑完冰淇淋,到超市買了水,就回旅館休息去啦!
 
 
 
 
費用:
 門票40美金
 早餐(豬肉飯)2.95美金
 Arun中餐4美金
 椰子0.5美金
 冰棒0.5美金
 Red Piano晚餐5.25美金
 Blue Pumpkin的法國麵包0.35美金
 冰淇淋1.5美金
 水及飲料1.2美金

 共約56.05美金
 
 
 
 
 
 
PS:
 ※Apsaras (飛天仙女) 與Devatas (女神):法國學者將吳哥仙女造型分為二,飛天起舞者為Apsaras,
 而綽約立姿者為Devatas。飛天仙女Apsara 是善神與惡神在"乳海翻騰"時,由毗濕奴(保護神)幻化
 海水氣泡而成;她有著曼妙的姿態,各種不同的髮飾,手拿花朵或法器,上半身裸露,戴著臂
 飾及項鍊,下半身穿著有飾帶的長裙,赤腳跳著誘人的舞蹈,讓阿修羅們看得發呆,忘了搶奪
 生命露水 (The Dew of Life);通常裝飾在跳舞大廳 (Hall Of Dancers),或是出現在浮雕故事殘酷景象
 中的飛舞女神,也可以指神話故事浮雕中陪襯於背景的可愛飛舞女神。而Devatas 則泛指不是跳
 舞的女性神。

 ※吳哥窟:世界七大奇景之一,位於柬埔寨北部的暹粒省,距離暹粒村北約6公里處;因長期淹
 沒於叢林中,所以直到 19世紀才被發現。吳哥窟總建築群佔地 24公里長 8公里寬,是高棉吳哥
 王朝全盛時期所遺留下來的不朽宗教建築,全城雕刻之精美,有「雕刻出來的王城」美譽。吳
 哥王朝的強盛國力曾稱霸整個中南半島,文明璀璨即便當時的歐洲也瞠乎其後,但隨著國力銳
 減竟消失到連高棉人也忘了它的存在;好在法國人在十九世紀發現了它的蹤跡,憑藉著六百年
 前中國人的手稿記事,將它重現於世界上。吳哥建築藝術華美恢弘千年無可憾動,如此不動如
 山且震懾後世之傑作,主要得力於古高棉人縝密精確的建築技法;而在所有的吳哥建築中,小
 吳哥因有著190m的護城河保護而順利的避免熱帶雨林的侵襲,所以古蹟保持的最為完善。

 ※吳哥簡史:吳哥王朝自西元803年由闍耶跋摩二世所建立。當闍耶跋摩二世為王子時,曾被交
 換送至爪哇當作交換人質,之後在有機會回國後,透過外交手段聯合附近的小國一統而成柬埔
 寨;因憂慮爪哇國的優秀水戰能力,所以建國於荔枝山(Phnom Kulen) 上。闍耶跋摩二世崇奉婆羅
 門教的濕婆神,並以其象徵「林迦」為最神聖之物,因而林迦於吳哥的古建築中時常可見。之
 後,漸漸將國都遷於平地,而這暫時的國都也就是目前羅洛士遺址群所在的位置。直到西元 9
 世紀末,耶輸跋摩一世才漸漸將國都搬移至目前的吳哥區域,而吳哥這個字所指的就是「都城
 」的意思。12 世紀的吳哥,國力極為興盛,元成宗鐵莫爾甚至在 1296年派遣了周達觀出使真臘
 ,以了解當地建築文物。周達觀和他的使團取海路從溫州開洋,橫渡淡洋 (今洞裡薩湖) 至吳哥
 國登岸;使團駐吳哥一年,回國後就由周達觀寫了關於真臘風土民情的真臘風土記。吳哥王朝
 在西元 1431年滅亡,偉大建築從此沒入叢林之中,直到 19世紀由法國人發現,才能再次於世上
 大放光芒。

 ※吳哥王朝年表:參考
http://www.cambodia-photos.com/timeline.php
 8世紀的闍耶跋摩(Jayavarman)二世:在庫倫山上(荔枝山)建立國都及建造高布斯濱;建築風格為
 庫倫風格;信奉印度教;重要事蹟為建立吳哥王朝。
 9世紀的闍耶跋摩(Jayavarman)三世: 建築風格為神牛寺風格;信奉印度教。
 9世紀的因陀羅跋摩 (Indravarman) 一世:建造神牛寺、巴空寺及因陀羅塔塔迦湖;建築風格為神
 牛寺風格;信奉印度教。
 9世紀的耶輸跋摩(Yasovarman)一世:建造羅萊寺、巴肯寺、東大湖、豬山及Prasat Bei;建築風格
 為巴肯風格;信奉印度教;重要事蹟為將國都移至吳哥地區。
 10世紀的哈沙跋摩(Harshavarman)一世:建造荳蔻寺及Baskei Chamkrong;建築風格為巴肯風格;信
 奉印度教。
 10世紀的艾沙那跋摩(Isanavarman)二世:建築風格為巴肯風格;信奉印度教。
 10世紀的闍耶跋摩(Jayavarman)四世:建立Koh Ker site;建築風格為Koh Ker風格;信奉印度教;國
 都建在Koh Ker。
 10世紀的哈沙跋摩(Harshavarman) 二世:建築風格為Koh Ker 和變身塔風格;信奉印度教;國都移
 回吳哥地區。
 10 世紀的羅貞陀羅跋摩 (Rajendravarman) 二世:建造東梅奔寺、變身塔、女皇宮、皇家浴池及修
 復 Baskei Chamkrong ;建築風格為變身塔風格;信奉印度教;皇家浴池主要就是這位國王所建,
 之後再由闍耶跋摩七世增加了沙岩襯裡和西岸觀景平台。
 10世紀的闍耶跋摩(Jayavarman)五世:建造塔高寺;建築風格為女皇宮風格;信奉印度教。
 11世紀的烏達雅地耶跋摩(Udayadityavarman)一世:建築風格為女皇宮風格;信奉印度教。
 11世紀的闍耶毗羅跋摩(Jayaviravarman):建造North Khleang及增加塔高寺的建築;為Khleang 建築風
 格;信奉印度教。
 11世紀的蘇耶跋摩(Suryavarman)一世:建造西大人工湖、South Khleang、空中宮殿及古皇宮;建築
 風格為Khleang風格;信奉印度教;此年代為迅速擴充的時期  。
 11世紀的優陀耶迭多跋摩(Udayadityavarman) 二世:建造西梅奔寺及巴本寺,及位於現今泰國境內
 Aranyaprathet鎮的建築物The Sdok Kak Thom temple。而The Sdok Kak Thom temple 中,最有名的發現是一
 份詳細列明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之前所有高棉國王排序的碑文,讓考古學家得以了解先前吳哥
 王朝的歷史。;建築風格為巴本風格;信奉印度教。
 11世紀的哈沙跋摩(Harshavarman)三世:建築風格為巴本風格;信奉印度教。
 11世紀的闍耶跋摩(Jayavarman)六世:信奉印度教。
 12世紀的陀羅尼因陀羅跋摩(Dharanindravarman)一世:信奉印度教。
 12世紀的蘇耶跋摩(Suryavarman)二世:建造小吳哥、塔瑪儂寺、班蒂色瑪寺、崩密列和周薩神廟
 ;建築風格為小吳哥風格;信奉印度教;與占婆人戰爭,而占婆人被高棉帝國所擊敗。
 12世紀的耶輸跋摩(Yasovarman) 二世:崩密列、班蒂色瑪寺和巴空寺的增建;建築風格為小吳哥
 風格;信奉印度教。
 12世紀的特裡布婆那迭多跋摩(Tribhuvanadityavarman) :建築風格為小吳哥風格;信奉印度教;被
 占婆人擊敗。
 12世紀的黑暗時期:吳哥王朝被占婆控制;信奉印度教;吳哥王朝於西元 1177年開始,被占婆
 人所控制,在高棉人持續對抗之下,高棉人於西元1181年重新奪回吳哥。
 12世紀的闍耶跋摩(Jayavarman) 七世:建造塔普倫寺、班蒂喀堤寺、勝劍寺、大吳哥城、巴戎寺
 、鬥象台、癲王平台、皇家浴池增建、涅槃宮、塔松寺、Ta Nei、Hospital Chapel、牛場寺(Krol Ko
 )及Prasats Chrung;建築為巴戎風格;佛教成為國教;占婆國王於西元1190年被高棉帝國所抓。
 13世紀的因陀羅跋摩(Indravarman)二世:審判塔;建築風格為Post-Bayon風格;回歸印度教。
 13世紀的闍耶跋摩 (Jayavarman)八世:建造聖琶麗寺(Preah Palilay) 和聖佛寺 (Preah Pithu),以及巴戎
 寺、塔普倫寺、勝劍寺、小吳哥、巴本寺、周薩寺、班蒂色碼寺、崩密列、鬥象台、癲王平台
 和PrasatsChrung的增建;建築風格為Post-Bayon風格;信奉佛教,甚至進一步把像Ankgor Wat和巴孔
 廟這樣的印度教寺廟改變成佛教寺院。
 13世紀的史因陀羅跋摩 (Srindravarman):塔普倫寺、聖佛寺和聖琶麗寺的增建。此一時期,停止
 新寺廟的建造,增建和修正已有的建築結構。
 14世紀的蘇耳因陀羅闍耶跋摩(Srindrajayavarman):吳哥王朝最後一任國王。

 ※耶輸跋摩一世在889年時加冕,王宮往西北移 15公里到了巴肯山,建立了第一個吳哥城。他最
 重要的貢獻就是建立了蓄水池東大人工湖 (East Baray) ,用以供應農作物的用水,並且在羅洛士
 區域建立了羅雷寺及兩座山頂上的廟「巴肯山和豬山」。耶輸跋摩一世死後,王位陷入一番爭
 奪之中,他的兩個兒子哈沙跋摩一世和艾沙那跋摩二世前後分別只坐了五年和八年的皇位就被
 趕下台,換由闍耶跋摩四世當皇帝。

 ※闍耶跋摩四世往東北方『遷都』,搬到了70公里遠的寇克(KohKer),建造了一個7層35米高的大
 塔寺(Prasat Thom)及其他大小寺廟,當然也一定要有一個水池。闍耶跋摩四世死後,雖然兒子哈
 沙跋摩二世在皇位爭奪戰中順利登基,但僅僅在位三年後,就被原先擁護他的表親羅貞陀羅跋
 摩二世奪走生命與皇冠。

※羅貞陀羅跋摩二世是波瓦婆羅 (Bhavapura) 的統治者,波瓦婆羅就是高棉王朝的發源地。羅貞陀
 羅跋摩二世在奪得皇位以後,遷都回到吳哥去;他跑到東大人工湖南岸建造了自己的國王廟『
 Rajendrabhadresvara 』 ,也就是現在所稱的變身塔,並且在東大人工湖的中央建造了東美蓬寺。
 當初耶輸跋摩一世在建造東大人工湖時,沿著人工湖的南岸建了四座碑石,分別獻給妣濕奴、
 梵天、濕婆及佛祖悉達多(Buddha),而羅貞陀羅跋摩二世的國王廟可能就建於原本破壞神妣濕奴
 之立碑處。

 ※闍耶跋摩(Jayavarman)七世逝世後,吳哥王都迅速衰退。1296年訪問吳哥都城的元朝中國人周達
 觀,在《真臘風土記》中,對開始走上衰退之途的吳哥王都有所描述:『軍馬;軍馬亦是裸體
 、跣足,右手執摽槍,左手執戰牌,别無所謂弓箭、砲石、甲胄之屬。傳聞與暹人相攻,皆驅
 百姓使戰,往往亦别無智畧謀畫。』據稱當時泰國的亞猶他雅王朝(ayutthaya)正於數處發動入侵
 行動,柬埔寨人卻是節節敗退。其中最大的打擊是持續不斷與泰國的亞猶他雅王朝的戰爭,使
 得人口劇減,修復老舊水利設施的人手大量不足。森林採伐、土表退化和侵蝕,造成溝渠淤積
 的泥沙,以至於河流改道。這些在在造成河堤和水壩的裂壞、水利設施無法修復,以及水流泛
 濫成災的狀況。環境崩潰的結果,最後導致吳哥由興盛走向衰敗。

 ※高棉王朝在西元 1080 年暫告終止,被來自泰國的勢力入侵,由外來統治者闍耶跋摩六世和陀
 羅尼因陀羅跋摩一世兄弟分別統治了 28年和 5年,才再由蘇耶跋摩二世復興高棉王朝。 Varman
 是代表「保衛、守護」的字尾,蘇耶跋摩 (Suryavarman) 就是「被太陽神蘇利耶保護」之意。這
 位皇帝除了四處征戰擴展疆土,將吳哥王朝的力量帶到最高點外,最重要的是他建造了舉世聞
 名的小吳哥窟,在同時期也開始興建了幾座較小的寺廟 Thommanon、Chao Say、Banteay Samre 和遠
 達40公里外的Beng Mealea。

※婆羅門教(印度教):印度教主要信仰供奉梵天Brahma、毘濕奴神Vishnu、濕婆神Shiva以及這些神
 祇的座騎。梵天代表創造、毘濕奴代表保護、濕婆神代表破壞與重建;其中梵天在創造宇宙之
 後,已經達成任務返回天上,所以很少有供奉梵天的寺廟。濕婆神是印度教中最受敬畏的神祇
 ,因此印度境內到處都有濕婆神廟;濕婆神雖然代表破壞,但是破壞的另一個意義就是再生,
 由於濕婆神兼具毀滅和創生能力,所以濕婆神廟裡面都供奉有一具林迦,這是濕婆男性生殖器
 的象徵,代表性力與繁衍。此外,戴維女神被視為宇宙之母,印度教所有女神都是她的化身;
 戴維女神兼具毀滅和創生,是母性和性力象徵。印度教徒相信濕婆和性力女神的結合,就是人
 類創生的原動力,所以在印度教寺廟中可以看到象徵男性生殖器的林迦(Lingam)置於象徵女性生
 殖器的優尼 (Yoni) 之中,意喻生命之源。而Linga 是由上方圓圓(破壞)、中間八方(創造)、下層四
 方(保護)所組成。

 ※印度教三大主神:創造神梵天Brahma --佛教稱為大梵天王,他創造了世界萬物,坐騎是孔雀,
 妻子是辯才天女;由於在宗教觀點上他已經完成了創世的任務,因此不廣為印度教教徒崇敬,
 全國4000多座印度教寺廟只有一座是供奉他的。梵天信仰在印度雖未發揮,但在泰國影響力相
 當大,俗稱「四面神」。而在吳哥,因他創造完後就飛走,所以只有高布斯濱可看到。保護神
 毗濕奴Vishnu--佛教稱為遍入天,有眾多化身,其中最著名的是黑天神克里希納,坐騎為大鵬金
 翅神鳥Garuda ,妻子是吉祥天女;印度教徒有一派專門供奉他,全國有 1000 多座廟宇。破壞、
 再生和舞蹈神濕婆Śiva-佛教稱為大自在天,妻子為雪山神女,坐騎為神牛南迪;他在印度的影
 響最大,全國有3000多座廟宇供奉他或他的妻子,專門崇拜他妻子的為性力派。

 ※破壞神「濕婆Shiva」:既破壞也創造,是深具改造力的神,一般統稱為破壞神。Shiva 的坐騎
 是一隻牛,叫Nadi;獻給Shiva 的廟一般也會供奉Linga,那是Shiva 的陽具象徵。Shiva不像Vishnu
 喜歡關心民生疾苦,祂愛躲在樹林內沈思;祂的第一任老婆是Sati,Sati 死後,祂娶 Parvati (俾
 斯奴Vishnu 的妹妹,又稱 Uma)為妻,和 Parvati 住在喜馬拉雅山區的Mt. Kailasa。女皇宮有一山牆
 就是描述魔王Ravana 跑去挑戰Shiva,想要撼動Kailasa 山,但被Shiva用腳趾頭震住的故事。Shiva
 算是性格最複雜的印度神祉,有瘋狂苦悶的時候;金邊國立博物館展示的 Shiva 雕刻中,其中
 一尊代表祂砍下他父親Brama的頭,那頭掛在Shiva 的手上變成托缽,Shiva 沿路乞討贖罪,直至
 到達聖城Benares,托缽才從他手上掉下來。

 ※棕糖樹: 棕糖樹是柬埔寨的國樹,在吳哥很容易就可以看到它的存在。高棉在古代全勝時期
 以棕糖樹做地界,仗打到哪樹種到哪,那裡就是國土,所以高棉的鄰國寮國、泰國、越南絕
 對不種棕糖樹,就算有也要把它砍掉。它往往有著長長鐵樹般的樹幹,而在樹頂長成如球狀
 的枝葉。棕糖是柬埔寨人民調味不可或缺的食材之一,無論是建材、糖果、調味料、飯店的
 糖包,到處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除此之外,棕糖的花也可以用來做醋。棕糖樹的樹皮非常
 非常硬,聽說在赤棉時期,其中一種殘殺的方式,就是用棕糖樹的樹皮來「割喉」!

 ※吳哥市區的房屋都低於吳哥大城,以表示尊敬。

 ※婆羅門教派的建築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須彌山的概念;所謂須彌山就是世界中心點,
 或是稱為世界之軸的大山,也是眾神的居所;凡間的世界,則是圍繞在須彌山的四周。

 ※柬埔寨神殿整座金字塔式的山形建築,為印度教、佛教信仰中Mount Meru(中譯為須彌山)的象
 徵,而Mount Meru是印度神話中諸神居住的地方,代表著宇宙的中心。山形建築中呈現quincunx
 五點梅花排列式的頂端五座神殿,是Mount Meru五座山峰的象徵,而位於最中央的主神殿,更
 是Mount Meru宇宙中心的終極代表。圍繞著中央主殿的四座神殿,象徵四方土地;各層圍繞的
 圍牆,則象徵Mount Meru的山脈;環繞著神殿的護城河,是河流、海洋的象徵。藉仰高的角度
 ,呈現出神廟的宏偉神聖。

 ※吳哥古蹟的塔型神殿建築(prasat) 受到印度建築悉卡羅(sikhara) 的影響,而悉卡羅這名詞似乎
 泛指所有印度建築中的錐形塔頂。說明更深一點的話,悉卡羅(sikhara)指的是北印度教神廟建
 築中心神殿的玉米狀錐形屋頂(頂層結構),聳立在神殿的柱廊(門廊或廳堂)頂上;南印度教則
 是使用於印度教神殿入口處搭高起的角錐形山門,稱為瞿布羅(Gopuram;gopura)。其實吳哥古蹟
 中,也有稱為瞿布羅(gopura) 的建築,但他們指的卻是建築於圍牆中作為出入口的小亭;以宗
 廟為例,在正東、正西、正南、正北的四個方位處,都通常各有一座gopura來作為出入口。

 ※吳哥建築有個特點,多數神殿佛寺會蓋得很高聳,需要依靠階梯登頂,而階梯也會異常狹窄
 及陡峭,每階都約有小腿那麼高,增添許多爬的困難,這是代表對神的崇敬。

 ※在吳哥,拜拜有用三根香、五根香、七根香或九根香;三根表示佛經、佛祖、佛教,五根表
 示東西南北中,七根表示祖先,九根則表示八個方位及中間。

 ※仙女的工作:模特、跳舞、看守花園。

 ※高棉國王死後,先是進行火葬,之後再將國王的骨灰和骨頭置於宗廟中。而高棉老百姓死後
 ,一般則是進行天葬。

參考資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菲 的頭像

    My Life - 重要的小事

    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